何为四无

无抱负、无理想、无目标、无格调。没有想过搞出一个linux这样的世界级系统,也搞不出tcp/ip统一世界的标准(无抱负)。不想当领导,做不了管理、写不了PPT(无理想)。 混迹通信、金融行业,不懂电信、不懂支付、不懂金融、不懂财务,埋头写代码,写了20年代码,但水平一直不入流(无目标)。 快20年了也记不住vim、emacs快捷键、IDE当记事本,一个很不技术化的搞技术土鳖(无格调)。

程序经历

从15岁开始,在学习机上写basic到后的汇编、foxbase、vb、c、vc、java、javascript、perl、python、php、lisp,haskell。啥都接触了一点,能拿出来养活自己的主要还是 perl、python、java了。

  1. 其实人生的巅峰在写basic的年代,就靠点、线2个函数,就自己搞动画、写图形游戏。连socket啥都不知道,拨号上网都没有玩过。书上看到“聊天室”几个字,就凭想象写聊天程序(居然能通话,现在想想都神奇)。
  2. 高中时还可以用debug,改0磁道拦截引导程序修改bios。汇编水平就止步于写了几个循环数相加、修改一下学校的硬盘保护卡。从此就废了。
  3. 后来读高职了,VC把我搞残了,花了1年多看MFC框架、一无所获。除了弹几个对话框,无实质性能用的程序。直到快毕业了学校开了C++的选修课,才知道window编程不是MFC,转头学习window api通过hook函数,在QQ对话框上加了一个显示对方名字(备注)外挂。
  4. 学java很偶然,上课路上捡到别人一本书。看了一下午觉得有意思,网上查一下说考java认证好找工作。后面真去考了一个SCJP。也考这个找到了第一个工作。
  5. perl就更突然了,莫名接到一个电话说来茶楼面试一个兼职吧。没有培训、没有文档、给了一个服务器ssh账号,在上面用HTML::Mason搞一个web页面出来,搞出来就付2000元。当时以为是骗子,管他的年轻就时间不值钱,搞!2年就过了,然后就放弃了java很多年。
  6. 后来以perl岗位找到一个测试公司,结果一天没有搞perl,被外包出去搞python自动化测试框架。
  7. 一起写python的同事出去创业,拉我去搞php小程序。
  8. php搞了2年,为了糊口去面试业务测试,测试一个项目没有跟进,结果回到了搞java的路上

工作经历

04年 - 混沌中

刚毕业一年就换了3家公司,基本都是几个人的小公司。搞java,整天折腾设计模式,老板没听过。对我新人也不抱期望,自己搞吧也没啥产出。倒是学了很多网上的代码、tomcat、jboss、hibernate啥的代码看了不少。

05年到06 - 社交网站

就是那个刚开始以为是骗子老板的perl公司,实质上是搞约会、社交网站的互联网公司。公司业务都是在海外,业务运营都是在国内,技术研发都是互联网上找到程序员,有些人老板自己都没有见过。 只工作了2年,但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影响很深远的一段经历。

  1. 首先业务上,在当时还是非常前沿的。我的几个项目都是对标的facebook, hi5, myspace 这样的一流社交网站。技术上来说也牛了,都是云办公了。写代码都是在远程服务器上,一键部署上线。相比整天搭eclipse环境、代码都是靠copy备份的小公司。 那技术提升还是杠杠的,除了web服务器、研发框架、DNS服务器、邮件服务器、LVS负载均衡、Oracle集群。都是那2年搞明白的。
  2. 除了技术,对与互联网本质对思考更是影响至今。公司业务、技术、人员上就很互联网化,技术当时主要是在家办工的,几个国家的程序员,有些老板都没有见过,从来没有电话会议,全靠邮件、AIM沟通。竟然能一起维护几十个站点,上百台服务器。有时候网络不好,还是跑到网吧去办工。 在真正经历之前都是很难想象的。当时我的其他同学都感觉很神奇。公司是没有领导、PM、PD这一说(至少技术部门是这样),每个人都是靠自驱方式工作。
  3. 面向交付工作、价值观保证 - 这是当时就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我们技术的工资,是按小时算的。每交付一个任务,填一个完成工时。老板从没有质疑过我填的工时,我也绝没有填超出实际工作量的时间。没有产出就没有收入,这个理念我一直认为是很互联网化的思维。
  4. 互联网只有No 1,我们在每一个领域一定是要世界第一。 这是老板每次讨论都会提到的观点。一个项目如果30%把握就可以去尝试,如果有70%把握那就千万不去做了,一定有很多人试验并失败了。不要去思考半年后的事情,把3个月内的事情做到极致。 这些鸡汤,无论是否有毒。的确已经深信不疑了。
  5. 大教堂和集市、长尾理论、敏捷思想 很多意识形成都在这2年里面。

07年到12 - 电信自动化

或许perl公司搞的业务太前沿了,前沿得有点孤独、恐惧、焦虑,担心自己成为原子弹专家以后不好换工作。去了一个主流一点的电信测试公司搞自动化,而且公司位置在天府软件园,相比之前在商住楼,还经常在自己家、网吧啥。感觉自己终于走上程序员的正轨了。

  1. 刚去公司,给校招的学生培训了几次PERL,然后就搞GUI自动化,感觉很新鲜。但是过程很无聊,第一次知道了测试脚本的思路,如何业务化的写代码。对测试脚本毫无好感,感觉一点也不酷。好在只写了2个月测试脚本。那就是至今为止真正意义上的唯一段测试经历
  2. 08年去了杭州,外包到诺西维护自动化测试平台、和测试库。搞了5年,电信知识没有学到啥。自动化的理念、敏捷开发、持续交付等思想有了比较很入的理解。老外的包容文化、严谨的做事方式、系统化思考学习在这期间有了新的认识。
  3. 在诺西最大的影响,是把程序员这个职位的规划延长了20年。高中刚写basic时我给老师说,我会坚持写20年代码。在诺西交接项目时,遇到一个50多岁的德国老头和40多岁的华侨大姐,都还是一线开发人员。当时我就将写代码的年限调整到55岁。
  4. 技术上,对电信的容错处理机制在我后续的平台化设计中都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5. 降低人的沟通成本、在人和机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成为了我后续设计理念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不再是技术上的酷。

12年到14 - 社会化电商

算是合伙创业吧,在微博上搞一些小应用,引流赚淘客推广。 灰、白、赚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人,才是一切的根本。永远只和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和利益点的不同的人做生意。 对合伙和打工的区别有了更多的思考。不要挂着合作的名,干打工的事。只有打工的命,别做着合伙的梦。这些思考决定了我后来面试老板的原则。看一个老板值不值跟,有了自己的判断。

14年到至今 - 金融技术

就职于,蚂蚁金服,搞平台,搞框架,搞财务,就是没有搞PPT,混得灰头土脸。暂不总结。

关于性格

  1. 包容、平等、自由,源于第一份工作互联化的经历。